熱門城市
北京市市場監督管理局關于印發開展“一標四維”登記促進經營主體高質量發展工作措施的通知
北京市市場監督管理局 18889 2024-09-03
市市場監管執法總隊,各區市場監管局,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商務金融局、行政審批局,房山區燕山市場監管分局,市局機關各處室,各事業單位:
現將《北京市市場監督管理局關于開展“一標四維”登記促進經營主體高質量發展的工作措施》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落實。
北京市市場監督管理局
2024年7月17日
北京市市場監督管理局
關于開展“一標四維”登記
促進經營主體高質量發展的工作措施
為深入貫徹黨中央、國務院關于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首要任務的決策部署,認真落實市委、市政府《全面優化營商環境打造“北京服務”的意見》,按照市場監管總局《關于同意北京市開展“一標四維”登記試點促進經營主體高質量發展的批復》要求,市市場監管局決定在本市全面開展經營主體高質量發展登記試點,制定工作措施如下:
一、工作要求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充分發揮北京在優化營商環境、服務高質量發展中的比較優勢,著力在規則探索、政策創新、風險防范、瓶頸破解等方面開展研究,以經營主體需求為導向,以“促進經營主體高質量發展”為目標,以“規范統一、改革創新、信用賦能、風險防控”四個維度為著眼點,構建“一標四維”經營主體高質量發展登記服務體系。試點先行,大膽探索,及時研究解決改革中的重點難點問題,打造促進經營主體高質量發展登記服務北京樣板,盡快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和模式,服務國家發展大局。
二、重點任務
(一)規范統一,提升經營主體登記服務品質
1.制定北京市登記注冊地方標準。全面梳理歸納經營主體登記全業務類型、全流程環節的辦理條件、規范要求、審查要點等內容,形成全市統一的標準化、專業化業務指導與規范指引,保障登記結果的公開、透明、可預期。
2.建立名稱預防性保護機制。優化名稱自主申報流程,細化名稱比對規則,豐富新興行業用語規范表述,釋放名稱資源,提升名稱自主申報成功率。具有廣泛知曉度與高聲譽度的馳名商標、老字號、知名企事業單位字號等,納入全市名稱預防性保護范圍,加大保護力度。建立名稱行業表述規范用語、名稱禁限用字詞庫的動態維護機制,穩妥處理名稱爭議,保護經營主體合法權益。
3.優化經營范圍展示服務。經營范圍除記載主營項目、許可經營項目外,可以不登記其他一般經營項目。經營主體可在線填報、自主展示一般經營事項,免于向登記機關申請登記,可通過營業執照加載的“企業碼”展示具體經營項目信息。
4.提供住所標準化登記新模式。通過跨部門數據互聯互通,實現具備信息化管理條件的經營主體住所信息智能匹配校驗。信息校驗通過的,免于提交紙質住所證明材料,實現住所申請材料的電子化提交。探索向產權人推送經營主體登記信息,確認產權人意思表示真實性,保障住所信息的真實、有效、合法。
5.落實注冊資本登記制度。引導新設公司理性認繳出資數額,合理約定出資期限,及時公示實繳出資情況。按照國務院配套實施規定相關要求,提示存量公司及時調整出資期限。建立預警服務機制,設立時間節點提示企業依法履行出資義務。探索確立出資數額、出資期限明顯異常的判斷標準和例外情形,切實提升經營主體發展質量,保障誠實守信的市場交易秩序。
(二)改革創新,探索先行先試便利舉措
6.延伸自主申報、公示信息服務。支持各類經營主體結合自身需要依法進行章程、協議的個性化設計,經營主體辦理章程備案時可自主申報股東名冊、實繳出資等信息。在e窗通平臺開設“公告公示”專區,提供自主申報、自主公示延伸服務。經營主體對其自主申報、自主公示信息的真實性、合法性、有效性負責,并承擔不實申報、公示的法律責任,登記機關提供申報內容的留存和公示信息的展示服務,不對自主申報、自主公示的延伸服務內容進行審查。
7.推進外商投資企業登記便利化改革。不斷豐富外籍和港澳臺投資人身份認證數據源,拓寬外資企業登記全程網上辦理范圍,提供外資企業申請營業執照、刻制公章、涉稅事項、員工登記、銀行開戶(基本賬戶與外幣賬戶)全部開辦業務“一網通辦”以及中英文雙語智能提示等全方位便捷高效登記服務。
8.簡化境外文書公證認證手續。探索將我市認可登記機關收取的有效期內境外投資者主體資格公證認證文件地域范圍由“津冀”兩地擴大至長三角、珠三角等地域范圍。簡化跨國公文書流轉程序,《取消外國公文書認證要求的公約》締約國申請人免予提交我國駐當地使(領)館領事認證材料。
9.拓展電子營業執照應用。深化電子營業執照“北京專區”服務,全面推進“一企一照一碼”應用,加強電子營業執照與涉企電子許可證信息關聯和集成,支持社會公眾、相關單位實時查看電子證照信息,為企業提供便捷的“碼上服務”。推動電子營業執照與京通平臺融合應用,綜合運用電子營業執照身份認證和電子印章數字簽名功能,支持線上簽名、遠程確認、授權管理、信息共享,支撐涉企政務服務事項所需信息免填寫、紙質材料免提交、無紙化不見面辦理。
10.探索人工智能幫辦導辦服務。應用“大模型”技術開展“在線導辦”服務,系統訓練“大模型”人工智能,利用人工智能語義理解、自主學習、智能推理優勢,實現“智能問答”、“在線引導”、“邊問邊辦”智能化辦理新模式,提供辦事精準指引和個性化服務,數字賦能助力營商環境再優化。
11.提升個體工商戶發展質量。采取個性化措施進行個體工商戶分型分類培育和精準幫扶,充分發揮“名特優新”個體工商戶的引領示范作用。豐富“個轉企”一件事集成辦事場景,持續推進個體工商戶登記檔案電子化,優化個體工商戶跨區域遷移流程,多舉措促進個體工商戶持續健康發展。
(三)信用賦能,支撐一體化綜合監管機制創新
12.研究制定北京市經營主體發展質量指數。開展對經營主體發展質量的評價和研究,通過構建經營主體發展質量評價指標體系,綜合反映經營主體發展中速度、結構、效益、創新、合規、責任等關系的協調程度,客觀反映和評價經營主體發展的質量,充分激發各類經營主體的內生動力和創新活力。圍繞政府工作重點和社會公眾關切,強化對重點產業、新興行業、女性創業、中小企業的多維度、全景深、模型化、系統化分析研判,通過準確、及時、有效的數據分析,為政府決策提供參考、為微觀主體數字賦能。
13.完善先照后證數據互聯互通機制。開展經營范圍項下許可審批事項精細化標注,經營范圍含有后置許可審批事項的,經營范圍項下統一標注“×××項目取得經營許可前,不得開展相關經營活動,相關許可信息可掃描企業碼查詢”。依托我市電子證照庫應用平臺,及時更新許可審批部門相關許可信息。經營主體取得審批后,各審批部門自動更新電子證照信息,相關許可信息可以通過掃描“企業碼”查詢;也可以憑許可證件在線申報,將許可信息自動歸集至企業碼。
14.優化升級實名認證服務。堅持“一事一人一認證”原則,強化實名認證同登記業務的關聯,將身份認證結果信息作為身份證明關聯材料納入經營主體登記申請文書并存檔備案。通過核驗電子營業執照等多種方式,加強非自然人股東身份核驗,為經營主體提供更加安全有序的登記服務。
15.落實守信主體“無事不擾”。開展經營主體登記事項全覆蓋動態監測預警,重點強化對高密度經營場所、超大額注冊資本等風險易發高發點的異動數據監測。以監測驅動抽查檢查,探索開展登記事項及公示信息非現場監管,深化信用監管,對守信經營主體“無事不擾”。嚴厲打擊虛假登記行為,完善預防、控制和查處虛假登記行為機制,對失信經營主體依法依規開展信用懲戒。
16.提高經營主體信用修復便利度。對因未年報、通過地址無法聯系等原因被列入嚴重違法失信企業名單滿五年且主動改正的企業,無需申請即可自動移出相關名單;對因列入經營異常名錄滿三年被列入嚴重違法失信企業名單的企業,可在主動糾正違法行為后申請移出相關名單;對已補報年度報告的個體工商戶,自動取消經營異常標記。
(四)風險防控,拓展部門協同聯動新場景
17.完善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企業組織形式轉換登記。健全與稅務部門信息查驗機制,登記機關、稅務部門通過系統數據對接,開展納稅申報結果查驗,查驗通過的,企業可選擇全程電子化方式或者窗口提交方式申請辦理企業類型變更登記,高效閉環解決企業組織形式轉換的實際需求。
18.開通便利通道解決僵尸企業“退出難”。被吊銷經營主體,可以合并辦理變更與注銷登記,同時提交變更與注銷材料。登記機關將變更數據在登記系統中予以記載,不再簽發新版營業執照,同步為其辦理注銷登記。破產管理人處置破產企業對外投資企業的股權,再投資企業不履行法定變更義務的,按照司法協助執行程序辦理。公司因吊銷營業執照、責令關閉、撤銷而解散的,作出吊銷營業執照、責令關閉或者撤銷決定的部門或者登記機關,可以申請人民法院指定有關人員組成清算組進行清算。
19.優化申請材料解決“丟公章”。經營主體因公章損毀、遺失等原因,申請材料無法加蓋公章的,由符合相關決議通過比例要求的股東(董事、合伙人)作出說明,并承諾申請登記事項已依據法律法規規定,履行法定程序、符合法定條件、達到法定要求,提交的相關決議、決定、協議等材料已發生法律效力,相關申請材料可不加蓋本企業公章。
20.啟動滌除機制解決“執行難”。因公司逾期未履行生效法律文書明確的法定變更義務,人民法院向登記機關送達協助執行通知書,要求協助滌除法定代表人、股東、高管等登記信息的,登記機關依法予以配合。將公司被滌除的人員信息替換為“依人民法院協助執行通知書滌除”,并將協助滌除信息通過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對社會公示。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各單位各部門要高度重視試點任務推進工作,明確任務分工,細化工作方案,強化責任落實,著力推動形成統一領導、部門聯動、齊抓共管的工作格局,為高質量完成試點目標任務打好基礎,奮力推動首都經營主體高質量發展。
(二)加強資源配置。各單位各部門要深刻認識到試點工作是一項系統性、綜合性工作,要牢固樹立一盤棋思想,緊密結合區域實際,以便利群眾辦事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加強登記注冊隊伍建設,科學調配人員,以崗前考核、技能培訓、科學選拔、規范委任,保障登記人才隊伍的專業性和穩定性。做好軟硬件資源配備,確保業務流程規范、部門銜接順暢。
(三)加強系統行風建設。各單位各部門圍繞“強黨建、穩秩序、促發展、保安全”工作主線,進一步夯實基礎工作制度。踐行“首善標準 監管為民”的首都市場監管文化,開展黨建品牌共建活動,以黨風引導行風,樹牢為民服務形象。
(四)加強宣傳解讀。在全市范圍內開展“一標四維”登記試點工作,是貫徹落實市場監管總局批復精神,促進首都經營主體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各單位各部門在任務推進過程中,要綜合運用多種宣傳形式,全方位、多角度開展政策宣傳解讀,促進各項政策及時準確傳遞,切實惠企利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