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城市
創業者必知:你可能遇到的8類法律風險(上)
企幫幫 14508 2018-02-24
2014年,京東和阿里上市后,中國掀起了移動互聯網創業的高潮,各行各業都要“O2O”。創業團隊前仆后繼,創業激情一浪高過一浪,但創業不是兒戲,創業項目能啟動,算是第一步,但能走到最后的,鳳毛麟角。創業失敗,很多面上是項目和團隊人的原因,但根本原因往往在于法律風險方面。
在歐美發達國家,法律和財務是企業生存和發展的左肩右膀,創業的法律風險防范和管理意識普遍較高。在創業團隊成員普遍年輕,社會閱歷相對較低和法律常識較少的情況下,從創業之初,就必須關注創業法律風險的管理。
企幫幫對于創業過程中的一些常見法律風險進行概述,供大家參考,歡迎批評和斧正。
1、創業項目合法性論證
企幫幫注意到很多項目從一開始就注定要失敗的。比如利用APP幫助用戶進行信用卡套現,網貸平臺吸收存款放貸等。我這樣說,可能大家都理解,但在實踐中,創業團隊首先考慮往往是融資,要怎么做強做大,而是項目是不是違法甚至是犯罪,能否得到法律的保護。
2、創業團隊成員是否有勞動權利限制
創業最為重要的是人才,很多創業團隊集合前基本上是在任職的時候,就相互約上一起創業,瞞著用人單位偷偷干活,但如有成員與用人單位有簽署勞動競業限制協議的,則必須妥當解除與用人單位的競業限制協議,否則,一旦離職創業后,被用人單位盯上,會遭遇訴訟,對該團隊成員及創業項目都是非常不利。
3、創業合伙協議(股東合作協議、公司章程)必須進行盡可能詳盡的約定
看到過有創業團隊自認為都是朋友、同學、兄弟,先做項目再說,根本沒有簽署合伙協議的概念,這極可能為日后的矛盾埋下隱患。試想,在關系還不錯的情況下,還不能好好談合伙協議,在發生矛盾的情況下,怎么可能好好談合伙協議?同時,合伙協議不僅僅保護合伙人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更為重要的是保護項目的健康、有序推進。合伙協議必須對項目定位、發展規劃、分工、股權安排、合伙人權利和義務、虧損承擔、股權綁定、薪資、財務管理、決策、加入及退出機制、項目保護等事項,進行白紙黑字的約定,方能讓成員無后顧之憂,同心協力,同舟共濟,且有效保護項目的推進。
4、創業團隊組織形式選擇
目前法定的公司組織形式包括一人有限公司、普通有限責任公司和股份有限責任公司等三種形式。對于移動互聯網創業項目,企幫幫都會建議直接注冊股份有限公司,而不是有限責任公司。因為,首先,國內IPO的主體條件為股份公司,如果是有限責任公司,要準備IPO時,還需要股改,費時費力;且,如經營過程治理不規范,股改是很痛苦的過程;其次,股份公司在執行股權激勵計劃時,比較直觀和高效,給1萬股、10萬股,股份價值換算簡單。如是有限公司,則計算股權比例,基本上至少是4位數,但都是小數點后的4位數,員工聽起來是不是很沒干勁?第三,在融資時,股份增發也比較便利和直觀。另外,雖然股份公司注冊資本最低500萬元,但現在公司注冊資本出資實行認繳制,比較沒有出資壓力,相對方便。
5、公司名稱預核時,保護好項目名字
創業有三個方面最可貴,一個是好的項目,好的團隊成員,還有一個就是好的項目名字。有創業團隊直接把起的非常好的項目或APP的名字直接作為公司字號,提交申請企業名稱網上預核。這里,企幫幫很認真的提示,千萬別這樣做。因為,有一幫人專門窺視好的名字,利用與工商局的關系,獲取企業名稱核準信息,專挑好的名字,迅速搶注商標、域名和微信公眾號。所以,注冊公司的時候,隨便想個名字,申請公司注冊,待公司營業執照和組織結構代碼證出來后,馬上用好的項目名字注冊商標、域名和微信公眾號。
6、股份安排
創業初期,團隊必須有一個可以一錘定音的靈魂成員,所以,在股份安排時,靈魂合伙人應占多數股份;且,對于普通有限責任公司,在進行股權安排時,應適當預留考慮未來股權激勵和融資的份額和大致方案。
7、公司控制權
移動互聯網項目,都是要進行融資的,融資就意味著股權的稀釋和控制權力度的減少,所以,在進行融資時,對于公司控制權,要給予必要的關注。雖不能完全借鑒,但建議學習下阿里巴巴的合伙人制度,在微信上搜索“阿里巴巴合伙人制”,就會有很多這方面的文章。
8、規范財務,避免個人和創業項目公司財產混同,以免個人為公司債務承擔連帶清償責任
常識認為,公司是有限責任公司,股東以認繳的出資為限為公司承擔有限責任,這在理論上沒錯,但公司法上有一個揭開“法人面紗”制度,就是出現法定情形的,則股東不是承擔有限責任,而是無限連帶責任。常見的情形包括賬目混亂、私企不分,股東以個人名義承擔公司運營費用、以公司資金添置個人資產等,通俗的理解,就是公司是我、我就是公司。這種情況,在創業團隊是非常常見的,必須引起創業者足夠的重視。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