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城市
一處失信、處處受限,進口企業,如何挽回誠信?
11259 2022-03-09
“進出口企業一旦被海關認定為失信企業的,則在全國海關乃至整個國家社會信用體系中都會被貼上標簽,受到高強度的限制和約束。那么進口企業失信,如何挽回誠信?下面跟隨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海關總署副署長李國在國新辦發布會上表示,只有讓企業因失信付出高昂的經濟成本和經營代價,才能真正起到不敢失信、不能失信的威懾效果。
工商部門將有走私罪的失信企業列入黑名單;最高人民法院將失信企業納入失信被執行人名單;稅務部門加強出口退稅審核;海關、質檢、環保等部門對失信企業提高查驗率或監管頻次;公安部門阻止失信企業法定代表人(負責人)出境;財政部門依法限制失信企業參與政府采購活動……失信信息通過全國信用信息共享平臺進行數據交換,動態更新,各有關部門即時納入日常管理,切實增強對失信企業的實際管控能力。
進出口企業一旦失信,后果很嚴重。一處失信、處處受限。失信企業從工商、稅務、質檢、金融、環保、司法等多個重點領域,從執法管理、市場準入、行業規范、社會認同等不同角度都收到限制。
哪些行為會被判為是失信企業?
根據有關規定,有以下八個方面的情形將被海關認定為失信企業:
1、有走私罪或者走私行為。
2、一年內違反海關監管規定的行為,構成了多次或非常頻密。
3、拖欠應繳稅款和應繳罰沒款項。
4、企業注冊登記信息失實,無法與企業取得聯系,也就是企業用虛假的信息進行注冊登記,搞“空殼企業”。
5、因違規違法被海關暫停從事報關業務的。
6、涉嫌走私違反海關監管規定,并且拒不配合海關進行調查。
7、假借海關或者其他企業名義謀取不正當利益。
8、弄虛作假,偽造企業信用信息。
海關在監管過程中遇到的比較嚴重的失信行為,也是誠信社會所不能容忍的。企業若有以上行為將會列為失信企業,提交到聯合懲戒的機制中,由相關部門共同進行懲戒。
企業失信,其法定代表人,以及懂事、監事和高級管理人員負有不可推卸責任,情節嚴重者,還會上黑名單,一旦進入黑名單,不但個人購票、出國等個人行為受限,從事其他活動也會成為重點監控對象。
進口企業,如何挽回誠信?
對于一般的失信企業,只要一年內不再發生所列舉的失信情形,經過評估和核查,可以恢復為一般信用企業,享受到與一般企業同等待遇。三年內沒有失信行為、且不違反法律法規的企業還可以申請企業評級。
以上就是企幫幫小編對一處失信、處處受限,進口企業,如何挽回誠信?的講解,想要了解更多關于企業認證的小知識,關注小編,小編會持續更新的。